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好看风景 > 正文
    购物车
    0

    快看“接皇姑”这个民俗活动刷爆了朋友圈!

    信息发布者:广南黑支果村网通
    2018-05-23 10:38:13   转载

    月22日早上七点,广南县太平寨人山人海,节日气息浓重,来自文山州各地及广西的上千名壮族群众身着盛装喜迎广南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节日——第366个皇姑节。

    现场除了壮族,苗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也前来庆贺,路边驻足围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形成了万人接皇姑的盛景。


    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媒体记者,拉开了“长枪短炮”准备捕捉这个古老神秘节日的精彩瞬间。


    公鸡、糯红团、沙糕等祭祀用品准备妥当后,上午八点,接皇姑的队伍便浩浩荡荡地从太平寨的皇姑庙出发,大家敲锣打鼓,边走边唱边跳,除了来自省内外以及广南各乡镇的文艺队,还有一些非遗传承项目也在“接皇姑”队伍中,据了解,本次参加皇姑节活动的文艺队达到了106支。


    半小时后,“接皇姑”队伍来到皇姑辞世的地点——马蹄井,寨子里的长老把金银纸元宝、刀头肉、鱼、水果、糖果、烟酒、两只公鸡等祭祀用品摆放在接皇姑的地点,开始进行祭祀和请皇姑仪式。

    敬香、敬酒、点烟,太平寨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及童男童女代表一一磕头请皇姑。寨老摇着铃,口念保佑词,掷三次钱币,并有歌手在一旁用壮族山歌唱颂皇姑,村民们阵阵应和。之后,村民们虔诚耐心地等待皇姑“来临”。


    半个小时后,皇姑的仙魂“显灵”,一只蜘蛛跳进了接皇姑的仙轿里。据说这就是皇姑“下凡”的化身,每年都有蝴蝶、蜘蛛、蛐蛐等作为皇姑的化身入轿。

    不一会儿,两只公鸡开始鸣叫,三声鸡鸣后,才算是真正地接到了皇姑。


    接到皇姑后,村里60岁以上的妇女每人手持一支点燃的香,肩扛手持一条长长的白布连接着皇姑坐的轿子,意思是为皇姑搭桥。随后就接皇姑“回家”,文艺队伍继续锣鼓喧天,歌舞不歇地原路返回,把皇姑的仙魂送回皇姑庙进行供奉,祈祷平安喜乐风调雨顺。


    除了祭祀仪式,皇姑节还有一大亮点就是美食,热情好客的壮家人准备了当地特色凉糕,花米饭,面蒿粑粑等美食,让游客大快朵颐。



    边吃小吃还能边欣赏非遗文化展,各种壮锦织秀令人目不暇接。


    为了送上祝福,热情好客的当地人还为游客准备了“清凉”大餐――泼水,被泼得越多,代表受到的祝福越多。

    游客:“很好很热闹,我也是第一次过来,感觉超乎自己的想像,比想象得热闹一点,他们不是说被水淋了之后身体会很好嘛,然后感觉那也是很特别的一种民俗,虽然自己湿身了,但还是很开心。”

    游客:“一种民风民俗吧,感觉还不错,就是因为有这种文化的传承才来参加这个活动。”


    “皇姑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寅日便是皇姑节,明朝未年的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煤山上吊自缢。其堂弟朱由榔(桂王)三年后在广东肇庆称帝复明,号封“永历”,史称南明。清顺治八年即公元一六五一年,清军攻占肇庆,永历帝向广西、云南败退,其年方十六的胞妹安化郡主不愿降清,随兄西逃,于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初二入滇,在富宁县皈朝避难八天后,又经富州(今富宁)过沙斗、穿西洋、上宝月关,第十六天到达广南,而途中患病的安化郡主被安顿在城西郊区的革农村(现今的太平寨)治病。明朝将领孙可望派总兵王爱秀到广南将永历帝迎往贵州安龙,永历帝于二十五日离广赴黔,安化郡主抱病送兄至马蹄井,之后天天到马蹄井旁遥看胞兄,终因身体不支而逝于井旁。革农村村民在安化郡主病危时前往探望安抚,根据郡主请求,死后将其安葬于村旁山丘上。

    据说革农村原叫“火烧寨”,村里每年火灾不断,但自将郡主安葬后,村里再也没发生过火灾,随即改名为“太平寨”。从此后,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寅日,全村人都要到马蹄井旁拜祭郡主,于是就产生了“皇姑节”,延续至今。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